【本網訊】《施政報告》建議放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門檻,包括可合併工時計算和容許單人住戶申請,又增加津貼金額。在安老方面則投放10億元推動樂齡科技。
記者/洪婉姍 許英略 何采思 編輯/丘萃瑩
家庭成員可合併計算工時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去年5月推出,計劃中首次涵蓋一人住戶,亦全面調高津貼金額,於現時全額津貼和半額津貼之間,增加一層四分三額津貼,又容許申請人將所有同住家人的工時合併計算,將工時要求由兩層增加至三層。 政府舉例指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家庭月入19,000元或以下,每月工時達192小時,便可領取合共2,600元津貼。在新計劃之下,可得到的津貼額比以往增加了兩成三,可以得到3,200元。 有市民認為現時香港百物騰貴,新計劃的津貼未能幫助市民,形容是次《施政報告》始終是小恩小惠,無法紓緩通貨膨脹、樓價高企等問題。另有市民反映,過往申請津貼程序繁複,政府的建議簡化了程序,更方便市民申請津貼。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將於明年4月1日起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 推樂齡科技減護理員負擔 另外,安老服務需求持續上升,政府計劃投放10億元推動樂齡科技,資助安老服務單位購置科技產品,減輕護理員的工作負擔。 有學者認為樂齡科技值得發展,但要考慮護理員的適應能力。中大社會工作學系講師陳加才認為,年輕人較容易接受這些先進科技,但安老服務行業缺乏年輕人,政府亦需考慮從業員對新科技的接納程度。他又指,《施政報告》於安老護理政策上著墨太少,建議政府盡快審視行業的人手編制,制訂措施紓緩人手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