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5 日
首頁 / 生活隨筆 / 【新瓶舊酒】浪漫的騙局

【新瓶舊酒】浪漫的騙局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我對愛情電影無感,尤其過於浪漫的情節會讓我吃不消,只怕看多傻多;我非討厭浪漫,除非是寫實類型:沒有花巧對白,沒有浮誇劇情;像《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它為我們安靜上映了一場愛情小品。

可惜「浪漫」早消失於世。《黎》的男女主角相遇於歐洲列車,兩人因閱讀打開話題。我們還會坐長途火車旅行嗎?我們還會在乘車時拿起書本閱讀嗎?難道智能手機能成為搭訕的好工具嗎?它能反映個人價值觀及品位嗎?近日闊別影壇13年的岩井俊二,那位曾拍下青春且詩意的《情書》;今拍下《夢の花嫁》,切底粉碎浪漫在現今的地位,我們再不需要書、信連繫感情,只需一部智能電話,便能摧毀等候的浪漫。

《黎》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但它的經典在於未有任何劇情,由大量對白組成,屬一種紀錄,紀錄本來素不相識的Jess和Céline邂逅後,在維也納漫遊(flâner)一天,直至翌日早上各散東西。他們富深度而源源不絕的哲學性對話,論及死亡、孤獨、情感等,像柏拉圖式戀愛(Platonic love),著重精神心靈交流,是溝通(communication)非純粹的對話(conversation)。但他們的對白湊成又彷若獨白(monologue):一個獨處之人的沉思。

「電影是世上最美麗的騙局。」

電影是謊言的存在,這齣我深信是寫實類型的愛情片也是一場騙局。Jess和Céline的交流均由導演兼編劇Richard Linklater所寫,這的的確確是他的「獨白」。不過也不能完全抹殺Jess和Céline間的浪漫,因《愛》的原型便是導演本身與一位名Amy Lehrhaup的女子在費城相遇的經過。

因《黎》叫好叫座,後來還拍了《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和《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的續集,成為經典的「Before系列三部曲」。三齣電影恰巧相隔九年推出,看著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在影畫上慢慢浮上歲月痕跡,一眾Before影迷均深信他們是真真實實的情侶,縱然我們也知道這是一場騙局;而最終篇的《午》更是一場殘酷騙局:熱情終將逝去的婚姻。1995年,Jess和Céline曾代表著有思想有深度的青年,他們不甘平凡;2013年,他們糾結於瑣碎的生活日事,Céline向Jess控訴自己已不可能再創作、再彈結他、再唱歌;到最後原來不甘平凡的他們,也需面對自己平凡的一面;面對感情,我們根本平凡得很。

我還會把「Before系列」分類為寫實愛情電影,至少Jess和Céline曾經在《黎》和《日》「貼地」過,讓許多人再思何謂一段關係。

相關新聞

嶄新人生階段定義

最近讀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書籍,是由英國經濟管理學者Lynda GrattonAndrew Scott聯合撰寫的《The 100-Year Life》,全書最吸引我的,便是為傳統人生階段的定義,提供了一個嶄新角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