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23 日
首頁 / 生活隨筆 / 【新瓶舊酒】從小津安二郎學會不曾發聲的生活內涵

【新瓶舊酒】從小津安二郎學會不曾發聲的生活內涵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現今觀眾都被寵壞,他們對電影的渴求,總追求速度、刺激、快感。

  不能怪責誰的一方,事實上電影本身為一種普及藝術,由過往的油畫藝術,演變至多媒體藝術;藝術有向下發展的傾向,供草根階層欣賞。從此理論,亦拋下一條常見的問題:商業、藝術,孰輕孰重?

  日本已故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則認為,電影該是一種「有包容力的藝術」。電影中的商業與藝術不能分割,甚至必須依靠企業,因電影非僅僅紙上談兵,需動用不少人力物力。反之,若導演只顧及藝術創作,則局限了電影的格局。[1]

  這裡的小津安二郎,中肯帶出電影實際狀況,雖沒以「藝術家」自居,但其作品獨具個人風格及藝術性。有趣的是,小津的電影總列入當時的「十大佳片」,但名單上的片子大多不賣座,讓小津擔憂片廠老闆會因此不滿。

  其中小津的一部著名作品《東京物語》,以此為欣賞小津電影的入門便最好不過。現今觀眾都被寵壞,凡事追求快,但小津卻以慢帶出「生活本應如斯,電影亦本應如斯」的概念。細想我們為何以節奏快慢斷定電影好壞?兩者原是各具魅力,觀眾的責任是全程投入在電影世界:快的節奏去捉緊它,慢的節奏則品嚐它。小津電影的慢,現今觀眾只要願意耐心適應其節奏,必定從故事中打開另一道門,亦從中培養我們失去了的耐性。

  在學會欣賞慢的同時,小津花了不少心思設計每個鏡頭的電影語言。若然你始終為慢與沉悶、無聊劃上等號,事實上你還未掌握如何欣賞一齣電影。在小津的電影世界內,一幕幕美如畫的畫面背後,正給觀眾有足夠時間詮釋其場面調度(mise-en-scène);當你懂得欣賞,小津的電影實在一點也不慢。

  「因為我是『賣豆腐』的,『賣豆腐』的人去做咖哩飯或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2]

  小津安二津的作品總圍繞著人情,他曾將自己的另一經典作品《晚春》二次改編成《秋日和》及《秋刀魚之味》,他的作品總與我們息息相關。在《東京物語》中,每個角色與觀眾有種déjà vu的關係:是年紀老邁的父母?是寡情寡義的兒女?是入世未深的孻女?還是重情重義的媳婦?他們都容易令觀眾聯想到身邊的人。當然這成功亦需歸功於小津和與他合作無間的編劇--野田高梧。他們細緻地通過行為、心理,勾勒出貼近生活的角色。故事雖說人情冷暖,但非常含蓄,不煽情,不過火,更打破傳統以特寫(close up shot)演員表情來表達憂傷,以遠景(long shot)或大遠景(very long shot)取而代之,塑造出淡淡唏噓。這合乎小津希望觀眾能自然流出眼淚,並非非常戲劇化所引致。

  提及小津安二郎,不能不提到他的御用女演員原節子。這位傳奇女優自小津離逝後息影、隱居鐮倉,原因未明,直至上年九月因肺炎病逝。她驚為天人的容顏和笑容,永遠刻印在小津的光影世界,成為經典。


[1] 小津安二郎(1948)。有包容力的藝術。日本:電影旬報。
[2] 小津安二郎(1989)。小津安二郎戰後語錄集成。日本:Film Art社。

相關新聞

嶄新人生階段定義

最近讀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書籍,是由英國經濟管理學者Lynda GrattonAndrew Scott聯合撰寫的《The 100-Year Life》,全書最吸引我的,便是為傳統人生階段的定義,提供了一個嶄新角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