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營銷帶動線下經營,簡稱 O2O(Online To Offline)近年相繼發展,但非人人都懂得為自己的鴻圖大計付諸實行,例如設立專屬營銷網站,往往因此錯失創業黃金機會。有見電子商貿近年發展蓬勃,黃浩昌(Tony)在2013 年聯同另外兩位伙伴創立 Shopline,在多次改良技術設計後,蛻變成現時的自助式電子商務平台,至今已成功吸納約五萬名用戶建立品牌網站。


記者、攝影:吳靜蓉 盧逸文 佘典茵
編輯:趙晶晶 鄧梓聰 鄧可盈

由 Tony、葉凱文及劉煦怡創辦的 Shopline,目標是吸引中小型商家開設專屬的品牌網站。Shopline 會提供 30 天免費試用期,同時針對不同規模的商戶而推出入門、進階及商務等三種計劃,依據不同功能而收費。用家可以自訂網站介面及輸入商品的資料,並借助交易功能集中管理訂單。平台亦會以綜合圖表展示網店的營業額等數字,協助商戶制訂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減省成本之餘提升營運效率。

多樣功能吸店主

作為 Shopline 技術總監及首席技術長,Tony 指大部分中小型商戶都傾向付費使用平台的進階計劃管理網店業務。雖然過去曾提供免費計劃,但考慮到成本效益等因素,最後訂出現時的三種付費制度。Tony 表示,對目前公司用戶人數暫時滿意,期望能作進一步擴張業務。

2014 年 Shopline 成為第二支香港團隊加入著名矽谷 500 Startups 加速器,今年更獲得種子投資 120 萬美元來擴展團隊並進軍台灣市場。現時公司在港、台均設有辦公室。其實電子商務早在外國流行多年,惟亞洲大部分企業仍未將技術應用於傳統銷售市場。

Tony 指出,這種經營模式利潤高、商戶增長速度快,而且投資相對較少,管理得宜即可成事。反觀亞洲市場,本港科技雖然較為先進,但電子商務的配套發展及使用率卻不如其他東南亞城市。以台灣為例,在地的金流(如玉山銀行、歐付寶等網上支付平台)、以至物流(便利店取貨付款、退貨)等服務都完整配備,無論買方或賣方進行交易都極為方便。Tony 透露,Shopline 在物流服務的新功能仍在接洽中,他亦希望能早日推出,惠及一眾用家。

Shopline 用家可以自訂網站介面,並借助交易功能集中管理訂單,提升營運效率。

Shopline 用家可以自訂網站介面,並借助交易功能集中管理訂單,提升營運效率。

目標進軍菲泰

未來,Tony 表示有意將 Shopline 打入菲律賓或泰國等東南亞市場。他說,曾在有關市場進行調查,並在 Facebook 刊登廣告測試反應,試探水溫,認為當地的網購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但潛在商機值得探索。加上當地超過 8 成人口懂得英語,Shopline 可節省投放在轉換網頁語言的資源,而技術操作及客戶服務支援亦相對容易處理。至於內地市場,Tony 則表示暫無意進入,因淘寶在內地網購市場已佔有一定份額,亦已經令消費者對網購平台產生慣性,即使有豐富資源亦難以有效進入內地市場。

74%

港人消費前上網找資料

資料來源:Google 2014 年 Consumer Barometer 調查

特稿:網購數字知多少

早在 2011 年, 支付平台 PayPal 亦在《網上及流動購物調查報告》(Online and Mobile Shopping Insights Study) 中,揭示網購在中港台三地趨勢。當時調查已經指出,2011 年香港整體網上購物市場規模達到 19 億美元,報告更預測 2015 年將增至 25 億美元。另外至去年 3 月萬事達卡發表的網上購物調查報告,亦反映香港參與網購人數比例由 2011 年的 79.4%, 升至 2012 及 2013 年的 87.4%。數字反映港人積極參與網購,亦揭示零售商除營運實體店,開拓網上購物平台是新趨勢。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