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鬥士 葉家寶
不獲政府續牌、拖欠員工薪酬收勞工處傳票、無投資者願意接手…… 亞視正處於成立五十八年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卻有一個人義無反顧地留守。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在亞視工作廿六個年頭,見證著亞視高低跌宕。這段期間,他面對著各方百般的壓力,亦有不少人邀請他跳槽,最後選擇留守,全因為一份對亞視深厚的愛。
記者:劉潔怡 劉昌健 張卓珺 張樂婷
編輯:陳皓為 劉旭霞 攝影:邱巧嵐
怒海狂濤,風雨飄搖,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會選擇跳船自保,免得隨著小舟一同沉沒。面對著外憂內患的亞視就像一艘快要沉沒的小舟,為何葉家寶仍選擇獨力支撑大局?「我只是希望替每個員工爭取最後福利,才真正離開。」非為名,非為利,葉家寶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亞視上下 500 個員工的生計。自去年九月,亞視開始無法按時出糧給員工,葉家寶慨嘆事件令員工受了很多委屈,「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他指,最不希望員工在一個充滿惶恐的環境中工作,因此咬緊牙關緊守崗位。
拖糧事件感吃力
四月一日,行政會議一致否決亞視續牌建議,意味亞視能夠繼續廣播的幻想破滅。葉家寶坦言,獲告知消息那一刻有想過要放棄。「那個時候,自己確實有想過要否『功成身退』,雖然不能夠叫功成…… 當一間公司連牌照都沒有,是否應該告一段落呢?但當時想到,如果自己在這段期間突然辭職,一群同事要怎麼辦?這群同事和我一起堅守了這幾個月,難道真的不理他們,就此一走了之?」為了這群情同手足的員工,他甚至有計劃過一旦公司倒閉後同事的出路,當中有些員工較難找到別的工作。「如果邱生(邱達昌)日後新公司需要員工,都有可能性(接納亞視員工),但總不可能 500 多人全都有職位,我相信別人不會突然要這麼多人,最後總會犧牲一部分人。」就是這份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讓葉家寶支持到今天。
由小員工升做執行董事,葉家寶坦言當日只是憑著一腔熱誠接手,直至年初被勞工處票控拖糧,才真正感受到當執行董事的壓力。「突然之間出不到糧,很多問題來到我這裡要處理,也會感到很不公平。」他指,公司不同部門各有分工,不明白為何自己要為拖糧一事負上全責。對於外界質疑他留守亞視是因為得到一些好處,他澄清絕無此事。「我也是打工仔(員工),我沒有股份,或任何特殊優惠或福利,有些人覺得,我們是否跟老闆早商議好,所以一直在堅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我沒有得到一點好處,我在過去七個月還一直堅持,所以希望(員工)可以體諒和理解。」
在亞視服務了廿六年,除了新聞部及工程部外,全部部門葉家寶也做過,亦嚐盡各種甜酸苦辣。最甜美的回憶,就是製作了不少為人欣賞的節目。由當年策劃亞洲小姐選舉被封為「亞姐之父」,到近年在福島核爆時迅速製作了福島特輯,都令他感到滿足。他慶幸當初在極趕急時間下堅持製作節目,結果令很多觀眾能夠得知關於核爆的知識及其影響。最心酸的經歷,就是公司裁員時的無奈。以往每次亞視有股東替換時都會裁員,而為了防止被裁員工在公司「搞事」,亞視都會把員工送到蠔涌才遺散他們。他認為此舉很殘忍及沒有人性,但為了讓公司繼續營運,卻逼不得已要這樣做。
除了裁員外,葉家寶表示最痛苦的時刻,就是股東替換帶來的黑暗期。「每一次公司轉變,都有一段黑暗期,突然間不知道是誰在管理,舊的股東又不理,新的(股東)又未適應,公司內部就會混亂一陣子。在那段時期,大家也會覺得『唉,公司怎麼辦?』」雖然對外宣稱對續牌有信心,但他心裏卻一早明白亞視的根本問題。得知亞視不獲發牌的一刻,葉家寶表示真的非常難過,「失去了牌照,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時刻。」亞視的未來仍然不得而知,諷刺的是葉家寶卻因此而變得有名氣。「以前我想到甚麼地方便到甚麼地方,乘地鐵,做甚麼都可以。現在無可避免多了其他人指指點點,知道我是葉家寶。」這些指指點點「辣」得令他感到「不自在」,雖然知道其他人並無惡意,但一向作為幕後和作風低調的他形容自己還是一個較喜歡默默耕耘、不愛出風頭的人,所以仍然感到不自然。
迎難而上 堅拒放棄
在這段艱難的時刻,他慶幸有家人和朋友一直給予支持,甚至在街上也遇到很多素未謀面的人為他打氣,令他非常感動。「堅持這麼久,但牌照最後始終拿不到,那麼這個堅持是否值得呢?我只可以說這件事是不後悔的,因為這是一個經歷,有這麼一群好員工一起留守,整個過程其實也感動的。很多事你沒有嘗試過不知結果會怎樣,如果當時不去嘗試,可能亞洲電視在幾個月前已經熄了燈(倒閉)。」
亞視很可能正步向最後的時刻,要如何總結在亞視的生涯?「有很開心的,辛苦的,辛辣的,各個階段甜酸苦辣,正如人生般,是一個多彩的人生。」
後記
一直以為葉家寶只是個普通的執行董事,訪問後方感受到他帶著「情義」堅守崗位,多次毫不猶豫強調「一切以員工為先」,又表示擔憂員工去路。有亞視員工透露,公司幾乎所有人,不論職位高低,打招呼時都稱呼這位執行董事為「家寶」,感覺非常親切。葉於訪問中,亦多番提及員工很優秀,相信正是這份為同事著想的情義,以及對亞視和其員工的愛惜,才可令他堅持至今。此外,不論公事、私事或個人想法,葉一概有問必答。訪問結束時,他還關心地問及我們(新聞系學生)的前路意向,為人確實如員工所指,相當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