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留影 餅店內的舊香港味
港式西餅是香港其中一個傳統特色,起初西餅從外國傳來的款式寥寥可數,只會出現在高級餐廳。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華人將西餅平民化,並配合冰室經營。隨著年代的變化,手工製作式微,加上工時長及手作繁複的工作令不少年輕人對入行港式餅業卻步。面對疫情結業潮,港式餅食何去何從?
瑞士卷、沙翁、忌廉筒、水蛋糕等等,這些迎合港人口味的西餅買少見少,慶幸在萬變的懷舊熱潮中,仍有不少「老字號」堅持人手製作,不讓港式餅食變成港人淡忘的回憶。
免試引入海外護士 恐憂把關不足
人手不足一直是香港醫療體系的一大難題,疫情期間更是緊絀。本地執業護士人才嚴重流失,令醫護人員工作不勝負荷。不但壓力大,工作時數長,護士更要身兼多職。為解決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推出引入海外護士計劃,旨在增加醫療人手,改善香港醫療體系運作,同時提高護士的薪酬水平,吸引更多專業人才來港工作。然而,隨著海外護士的引進,其質素和可行性的擔憂也開始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