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陳方安生 足本訪問

記:你對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滿意嗎? 陳:從市民的反應可以看到,是令人較為失望的。我個人期望新上任的行政長官對管治香港有一些新理念,但可惜在這份施政報告看不到,至於內容上我認為似乎欠缺承擔,為何設立那麼多委員會呢?這就會令人懷疑委員會是拖延手段還是給梁粉進入委員會的政治酬勞。
人物

盛品儒 死守亞視

眼前的盛品儒西裝筆挺,踏着 LV皮鞋,舉手投足均散發公子魅力。的而且確,他是名門之後。 「埋位」前,有亞視員工拿著樣板請示,盛品儒不厭其煩,逐一解答。小記好奇,劈頭就問:「你自己平時有看亞視嗎?多看那一個節目?」 出乎意料,盛公子數十秒間把己台節目倒背如流;人在高位,事事親力親為,懶不來。 居要位者,慎言。「眾所周知」可以說錯,惟每提到王征,他總是一字不漏稱呼其為「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先生」,刻意和堂兄保持距離。這番表現,似是衝着「傀儡論」而來。
人物

不死船長 麥潤壽

【本報訊】去年10月,鮮有出席示威集會的「麥Sir」麥潤壽,為剛過檔一年的香港數碼電台 (DBC) 政府總部外的義播晚會站台。與「永不放棄」四字儼如劃上等號的他,面對電台「挫敗」,更覺DBC的經歷難能可貴。終於,堅持換來肯定,電台復播,麥潤壽正 式出任台長,志者夢成,因他一直相信「Time can tell (時間會帶來答案)」。 記者:伍嘉雯、陳伽泓 編輯:梁可瑩 梁永祥 攝影:鄭廣鈿
港聞

貪平北上求醫 四成港人睇婦科 內地一線醫院保安差

【仁聞偵查】面對本地公立醫院長期醫護人手不足和床位緊絀等種種問題,本港不少無法負擔昂貴私立醫院費用的市民,近年選擇北上求醫,當中婦產科更佔四成。本報記者親身走訪深圳市內一間港人常求診的內地一線醫院,發現病房如無掩雞籠能自出自入,院方更隨便公開病人資料。 記者:唐芷瑩 陳欣愉 編輯:梁可瑩 趙善鋒
健康

過度活躍受輕視 成人患者不求醫

【本報訊】現時過度活躍症的病人以兒童為主,不及時治療,可持續到成人階段。有精神科醫生認為,成人患者因注意力不集中和「極容易被干擾」,容易發生車禍,但很多人對此病並不重視,而不願意求醫。某些較活躍的孩子,中心會安排多個導師特別照顧。 記者、攝影:吳侃駿 編輯:鍾礎如
港聞

頻換領跑員 跑手難發揮

【本報訊】一年一度的體壇盛事渣打馬拉松即將舉行,今年有25位視障人士經盲人體育總會報名參賽。在賽道上,領跑員擔當視障跑手的眼睛,角色非常重要。但香港盲人體育總會項目經理譚偉昌指出,現時義工領跑員有限,未能為視障運動員提供全面的幫助。 記者:黃津琪 劉靜怡 編輯:歐曉淇 張紫茵
港聞

校方欠巡查 申請手續簡 城大變身補習私竇

【本報訊】私人補習乃不少大學生「幫補家計」的良法,但本報發現,有大學生利用城市大學課室,開設私人補習班圖利,令學校資源變成學生的賺錢工具。城大發言人指出,學校不容許學生利用校內設施作商業用途,一經發現,將即時警告,並紀錄違規行為。 記者、攝影:林麗萍 梁雅穎 編輯:鄭智文 黃嘉寶
人物

陳方安生拒絕染紅 統戰策略禍港 衝擊一國兩制

【本報訊】十年前,特首董建華強推廿三條,觸發50萬人上街,陰霾在港人腦海中揮之不去;十年後,梁振英被揭僭建,高官又屢爆醜聞,政府「大勢」未成,誠信先遭考驗,對廿三條豈敢再提,深怕觸動港人神經。 施政報告提及政改的部份佔很少,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大膽估計,現屆政府正部署將普選與廿三條掛勾,「如果想有普選,就要接受廿三條立法」。 她亦指香港回歸將近十六年,一國兩制及司法制度正被逐步削弱。回顧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行政會議,以至現屆政府各類型的小組及委員會,不少「梁粉」都被安插其中,令人質疑特首梁振英用人唯親,甚或以要位作政治酬庸,統戰策略來得明刀明槍。 陳太直指,「劉江華己經五十多歲,還培養什麼政治領袖?還有,這位人士,是剛剛從立法會選舉中落選的。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有誰會這樣委任?」 不但政治要職被左派人士壟斷,升斗市民就連置業和向上流動的機會也如夢幻泡影,作為香港首位華人布政司,陳太拒絕再加入政府,「除非我能影響或改變現時這個狀況,否則參與這個政府只會讓自己愈來愈沮喪,更加無奈。」 足本訪問: 記者:侯亦恩 黃健濤 黃樂雯 楊千塋 編輯:楊皓然 侯肇琪 陳 穎 攝影:鄭廣鈿

名家點評理財心得

要置業,先要識理財;要識理財,投資股票少不免。現職基金公司分析員,並曾於花旗集團舉辦的「少年股壇挑戰賽」中獲得「少年股神」之稱的洪龍荃指出,投資沒有速成班,只有認真對待投資、懂得從失敗中積累經驗的人,才會踏上投資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