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 南韓女性承受的壓迫

王子晴(新傳系)

[ 第六屆恒基温暖工程基金傳播獎學金「最佳評論」優異作品 ]

南韓,作為經常被外界貼上「父權」、「職場打壓」、「性別歧視」等標籤的國家,但凡提倡性別平等或提及女性地位的影視作品總被聲討要求停拍和抵制,2019年上映的《82年生的金智英》亦然。不少人指新時代之下已經沒有男女不平等,劇情是毫無事實根據的虛構。然而,作為當紅人氣演員的孔劉及鄭裕美竟獨排眾議,寧可被指責仍堅持接拍。

《82年生的金智英》改篇自同名小說,講述34歲的金智英從小到大因女性的身份所受的壓迫,而這些引致她精神情況出現問題的折磨,只是日常生活中自然發生而你我又未必看重的事情,加上正因為智英的經歷如此平凡,反而更顯得內容的真實,令觀眾由其女性更切身處地去感受當中的辛酸。

電影以時間場地交錯的形式講述金智英作為平凡的家庭主婦,與心愛的丈夫一同養育女兒的情景。開首交代智英的丈夫代賢有日發現智英有時會像人格分裂般以不同人的身份說話,有時又會突然失去某部份記憶。初時智英只認為自己是產後抑鬱所以不太在意,但代賢眼看智英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因此決定求助心理諮商師。

劇情將智英從童年開始到求學求職的回憶,同步穿插在代賢諮商時講述的過程中,而現在式僅出現在片尾部份。從那些回憶中可以發現,智英並非產後抑鬱,而是作為一名女性,從小已因不同事情蒙受心理陰影,當中的影響似是一個隨時會引爆的炸彈般埋藏在心底,只是在結婚生完小孩以後一次過爆發而已。

從智英的回憶中,大致可以發現那些對南韓女性的壓迫可分為職場、家庭和社會層面。在職場層面,由於男尊女卑,南韓女性本來就不容易投身職場。即使智英畢業後成功進入大企業工作,她的主管也對她明言,即使智英能力有多出眾,公司也不會投放資源在以後會結婚生子的女員工上。除了職位的打壓,女性更要面對職場性騷擾的困境,電影中加插智英的前同事在辦公室女廁內發現針孔攝錄機,其後更得知原來上司一早就知道,卻不打算報警,而是將偷拍照在公司男同事之間傳閱,但女同事知道後也只可忍氣吞聲,可見職場女性地位之低。

在家庭層面,智英結婚後就被長輩的要求所壓迫。作為妻子的她,在假日一定要到婆家當一個好媳婦,勞碌地照顧所有人的需要,要做到所有親友的寄望,很少機會回到娘家探望父母。劇情提到有一次智英在埋首煮食給婆家時壓力「爆煲」,突然以她媽媽的身份指責婆家的親友,才令代賢察覺事情的嚴重性。另外,在談到生小孩的話題上,丈夫代賢甚至不理解她的壓力,覺得婚後生育是應該的,更輕鬆地說「生個孩子又不會改變甚麼」。電影版加插看似隨口說出的話更能顯出男性到底有多不了解女性的辛酸。事實上,智英生了一個女兒之後便被催促要生兒子,又因為必須遵從「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智英只能專心在家照顧孩子,不能回到大企業上班。矛盾的是,當智英認命專心做全職媽媽,又會被旁人說成只懂花丈夫錢的「媽蟲」,好像女性在說結婚以後做任何時都是錯的,還是說身為女性本身就是錯呢?

在社會層面,南韓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女性從小便要學會做別人眼中的乖女兒。有一幕提到智英走到巴士站,便憶起小時候在巴士上被非禮的事。當時的她不敢出聲,下車後更被那名男學生跟着,幸好有一名乘客將那人打發走。可是,父親及後趕到竟沒有打算追究那名男學生,也沒有安慰智英,反而嚴厲指責不懂得避免的智英,「為什麼要穿裙子?」、「為什麼去很遠的補習班?」,更表明之後她只能穿褲子,講得好像穿裙子被非禮也是理所當然。加上這段是長大後的智英看到巴士站後的回憶,反而帶出童年的陰影的根深蒂固。看到這段也令我想到除了南韓,各地社會現時也存在着這種封建的思想。每當看到與非禮相關的新聞,不外乎也會有「不外出就沒事」、「不想被摸就不要穿裙子」等留言,當作為外人的我看到新聞也會生氣的時候,實在不難想像智英所承受的陰影有多大。同時作為學生,本來看到電影中婆媳關係和職場問題都沒什麼共鳴感,但當看到這段便感同身受,也

擔心將來的自己會像智英一樣,相信這部份也成功引起不同年齡層女性的共鳴,如此貼地的情景是令這套電影比起其他同類型電影成功的因素之一。

《82 年生的金智英》雖然在一遍爭議聲之中上映,但首日票房即登上冠軍寶座,可見電影除了能引發女性的共鳴、代替女性說出一直不敢說的心底話外,刻畫出教育和職場等所有現代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更令不管男或女都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曾成為那個在不知不覺間將女性推向絕路的人。